2025年11月以來,多只跨境ETF場內價格較參考凈值(IOPV)持續溢價,部分品種盤中溢價率突破6%。在美聯儲降息周期、美元指數回落及國內低利率環境共同作用下,跨境ETF規模由年初4240億元升至9238億元,同比翻番。
上周(11月10日-11月14日)提示溢價的跨境ETF包括易方達MSCI美國50ETF、南方標普500ETF、鵬華道瓊斯工業平均ETF、國泰納斯達克100ETF、華安納斯達克100ETF、大成納斯達克100ETF、華夏納斯達克100ETF,以及易方達日經225ETF等多只產品。
本文從折溢價形成機制、套利邊界、投資者結構及宏觀流動性四重維度,系統梳理溢價背後的風險收益特征,並對美股科技、港股科技、新興市場與高股息四條主流賽道進行比價分析,可供投資者參考。
當前高溢價的成因:需求外生沖擊與供給剛性約束
從需求端口分析:
1、資產配置再平衡:國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3%,理財產品預期收益中樞下移至2.8%—3.0%,資金對全球權益資產的邊際效用顯著提升。
2、匯率對沖成本下降:美元3個月掉期點由年初-1200pips收窄至-680pips,人民幣對沖後美股寬基指數仍高出A股風險調整收益約2.1個百分點,吸引“固收+”資金跨境遷徙。
3、交易規則友好:跨境ETF實行T+0回轉、100份起購、無個人外匯額度佔用,顯著降低場內交易門檻,催生散戶化、短線化特征。
從供給端分析:
1、QDII額度剛性。截至2025Q3,全行業QDII投資額度合計1650億美元,已使用額度佔比87%,其中美股、日股方向額度使用率>92%,導致管理人無法及時新增壹級市場申購。
2、公司方主動限購。為防止“攤薄”原持有人收益,多家公司自9月起暫停大額申購(單日單賬戶≤100萬元),進壹步阻斷套利盤流入。
3、結算時滯。跨境ETF申購採用T日凈值確認、T+2份額到賬模式,在行情快速上行階段,套利資金無法實時對沖,造成折溢價短期失真。
跨境ETF的四大賽道性價比如何?
1、美股科技賽道
美股科技賽道,蘋果、微軟、英偉達、谷歌、亞馬遜、Meta 等巨頭雲集,形成完整產業鏈和人才、技術、資本的正向循環,被認為是全球科技的“橋頭堡”, 從指標分析,納指100前瞻P/E 29.3×,處於近十年72%分位,高於歷史均值1.6個標準差,高溢價階段宜採用“定投+賣虛值認購”方式,以時間換收益,降低回撤。
適配人群:在科技行業表現良好時收益突出,但回調時跌幅也較大,適合風險偏好中高、認可全球科技長期成長,計劃持有1-3年的投資者。
代表基金:廣發納指100ETF(159941)
2、港股價值賽道
與美股不同,港股科技當前正處於萌芽階段,諸如騰訊、阿裏、美團、小米等互聯網龍頭,方興未艾,受益於港股通擴容、中概股回歸、消費復蘇三重催化,當前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安全邊際突出。
數據分析,恒生科技前瞻P/E 18.1×,處於近十年12%分位,較納指折價38%,估值修復空間>美股,溢價≤2%時可壹次性建倉,溢價≥4%轉為定投。
適配人群:中意科技賽道,但是又害怕美股高估值帶來的回撤風險,風險偏好中等、追求估值修復紅利,能承受短期波動的投資者。
代表基金: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 (513130)
3、新興市場賽道
相對於發達國家的成熟化市場體系,作為新興市場整體想像空間更為巨大,今年以來憑借內生增長、產業升級等優勢,整體收益較為強勢。
數據分析,印度2025E GDP增速6.4%,人口紅利+供應鏈轉移邏輯延續,建議占權益倉位≤10%,採用“印度ETF+USD/CNH遠期”對沖,鎖定匯率風險。
適配人群:由於其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匯率波動的原因,整體的波動率是比較大的,適合風險偏好中高、希望分散發達市場風險,追求多元化收益的投資者。
代表基金:招商利安新興亞洲精選ETF(520580)。
4、穩健高股息賽道
當下港股市場主要由機構投資者主導,機構更看重公司穩定的現金流及回報,將分紅能力視為估值的重要依據。這也導致港股公司傾向於維持穩定且較高的分紅政策。因此高股息策略港股天然就佔據壹些優勢。
數據分析,恒生高股息指數股息率7.3%,較10年期美債高出340bps,適合作為“類債券”底倉,溢價≤1%直接買入,溢價≥3%切換至A股紅利低波ETF,等待溢價回落後再平衡。
適配人群:港股紅利顯著高於境內理財和國債收益,可在低利率環境下充當“類債券”角色,同時其穩定的特制,可作為“底倉”資產,適合流追求穩健現金流的低風險偏好者。
代表基金: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ETF (513530)
最後壹些風險需要提示,避免過高倉位,以免情緒退潮後的損失。以2025年10月納指100 ETF為例,當CBOE VIX由16升至25時,場內溢價率由+5.7%回落至+0.9%,耗時僅3個交易日,溢價部分全部蒸發。
未來隨著QDII額度擴容、互聯互通機制升級,跨境ETF折溢價波動有望收斂,但在制度紅利完全落地前,理性管理溢價風險仍是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的必修課。如果不想承受高溢價帶來的高賠率,可以內地用戶可以通過互聯互通ETF進行佈局,而香港本地用戶則可以通過香港本地ETF進行佈局。
新時空聲明: 本內容為新時空原創內容,復制、轉載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內容,須註明來源“新時空”或“NewTimeSpace”。新時空及授權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但不保證數據絕對正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