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TF > 正文

累计OR分派,不同投资者如何选择港股基金收益方式?

转眼间又到了三季度各家上市公司集中分红派息的时候了。近期随着美联储不断降息,全球利率都在不断走低,市场缺乏较好的投资标的,那些派息比较积极的基金类产品逐渐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但当投资者真的在挑选......

转眼间又到了三季度各家上市公司集中分红派息的时候了。近期随着美联储不断降息,全球利率都在不断走低,市场缺乏较好的投资标的,那些派息比较积极的基金类产品逐渐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但当投资者真的在挑选相关产品的过程中,其实会遇到不少的难题,比如我们今天要将的收益分配方式。

在香港基金市场,收益分配方式主要分为两派,分别是累计和分派。这两类收益分配形式对应着不同的基金代码。比如:易方达(香港)中国股票股息基金I-USD 累积 ;易方达(香港)中国股票股息基金I-USD 分派,市场上这类产品基本集中在货币基金与红利基金中。

那这两种基金分配方式究竟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呢?我们还需要从其投资者方式讲起。

1、累计收益方式

累计的意思就是把收益集中起来产生更多的利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利滚利”。累计收益方式基金获得的利息、股息等收益不会以现金形式发放给投资者,而是自动再投资到基金中,增加基金的净值。

也就是说这部分钱投资者当下是拿不到的,而是折算成份额净值继续留在账户中,这类收益会随着后续市场上行而持续增值,从而达成复利投资的目的。

但对于急于用钱的部分投资者而言并不核算,主要原因是这部分收益如果通过基金赎回的方式需要收取一部分手续费,并且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因为市场行情原因让资金受到损失。

那如果你喜欢如果你是一位长期投资者,希望长期持有、复利增长,不急于提取现金流。那相信累积类别更适合你。首先他可以帮你节约许多时间,不需要拿到现金后再买入,这样有可能会错过行情,与此同时也省去了申购方面的费用。

2、分派收益方式

顾名思义分派的意思就是直接派发现金,简单粗暴。这类基金将所获得的收益(如股息、利息)定期以现金形式发放给投资者,通常每月、每季或每年派息。从体感上来讲分派类的产品获得感会更好一些,因为你定期都会看到收益入账,感觉确确实实赚到了钱。

比如恒生高息股ETF(3466.HK)以其独特“每月派息”机制吸引大批追求灵活现金流的投资者,亦是香港首只每月派息的股票型指数ETF。

该指数涵盖恒生大中型股指数中的30只高股息率证券,包括股票及房地产投资信托,目前最大持仓为电盈。该ETF于今年4月上市,至今已累升逾27%。

此外,该ETF因为是“每月派息”,故已经除净了3次,于4至6月期间分别每股派息0.1元、0.1元及0.09元;若以此推论全年派1.2元计,则股息率可达6.95%。

那对于一些需要现金流的投资者,比如退休人士或希望定期获得收入的投资者而言,分派无疑是更高的选择,每月像额外”发工资”,若金额大,甚至可设定自动转入银行活期。

基金每月给你派发现金股息,你可以用这笔钱做其他用途,或者以备不时之需,甚至可以拿去做一些其他方面的投资者等,相对而言就更加灵活一些。

额外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基金的累计与分派两种份额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多数公司允许免费转换(例如惠理、摩根),但必须在同一币种内;转换生效日按当日净值折算,不损失净值,但T+2 到账期间错过市场涨跌,对行情特别敏感的投资者尤其需要注意。

最后我们来看看关于股息的税费问题,也是许多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香港基金股息免征港股通20% 红利税(因为基金层面已代扣 10% 股息税,个人不再二次缴纳)。

分派类若通过港股通持有,现金到帐时券商会代扣10% 的内地个人所得税,累积类因不派现,当下不扣税,赎回时按资本利得(目前暂免)处理。

部分基金说明书会写distribution may out of capital,意味着它可能把本金当股息发给你,此时赎回时的成本价会被抬高,未来资本利得税基减少,属于合法避税技巧,但本金返还不再享受净值增长。

新时空声明: 本内容为新时空原创内容,复制、转载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内容,须注明来源“新时空”或“NewTimeSpace”。新时空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本內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新时空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