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中國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再度迎來壹波高峰。根據證監會最新發佈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情況表》,9月1日至9月26日期間,共有44家企業提交備案申請(8月同期27家),其中絕大多數選擇香港聯交所作為上市目的地,反映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持續吸引力。
從備案類型來看,直接境外上市仍為主流,共有34家企業選擇該路徑;間接境外上市(即通過境外主體上市)有6家;另有4家企業申請“全流通”安排,旨在將境內未上市股份轉換為境外上市流通股份。整體備案狀態顯示,大部分企業材料已獲接收,少數企業因需補充材料而處於“補充材料”狀態。
行業分佈廣泛,科技、醫療、新能源成主力
本次備案企業覆蓋多個關鍵行業,體現出中國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轉型升級趨勢。生物科技、醫療健康類企業表現活躍,如邁威生物、天辰生物、甫康生物等;新能源與環保科技企業也佔據重要地位,如思格新能源、榮聯再生科技、雙登集團等;此外,半導體、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硬科技領域企業同樣踴躍,包括芯碁微電子、雲天勵飛、賽美特等。
這些企業的集中備案,不僅反映了相關行業在資本市場的熱度,也凸顯出政策支持背景下,科技創新類企業積極利用境外資本市場加速發展的戰略意圖。
中介機構格局穩定,頭部券商與律所佔據主導
在保薦人及主承銷商方面,中信證券(香港)、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海通國際、華泰金融控股等中資券商表現活躍,與國際投行如摩根士丹利、J.P. Morgan、花旗環球等共同參與多家企業的上市籌備工作。值得註意的是,中資券商在項目中擔任主導角色的比例顯著提升,顯示出其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話語權不斷增強。
境內律師事務所在備案過程中也扮演關鍵角色。競天公誠、金杜、中倫、嘉源、漢坤等知名律所頻繁出現,為企業提供合規輔導與法律支持,保障備案流程順利推進。
香港聯交所為主要上市地,納斯達克偶有亮相
在擬上市地選擇上,除壹家企業(Mingde Technology Limited)計劃赴納斯達克上市外,其余43家企業均選擇香港聯交所。這壹趨勢表明,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梁,仍是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的首選平臺。尤其在當前國際環境下,香港市場兼具制度靈活性與投資者認同度,為企業提供了相對穩定的融資環境。
備案節奏加快,監管審核趨嚴但仍保持高效
從接收日期來看,9月上旬備案數量較為集中,中下旬則保持平穩節奏。備案狀態中“已接收”占絕大多數,說明監管部門在處理大量申請時仍保持較高效率。然而,也有部分企業因材料不全或需進壹步說明而處於“補充材料”狀態,如邁威生物、輕鬆健康集團、思格新能源等。這反映出監管機構在鼓勵企業“走出去”的同時,也對信息披露和合規性提出更高要求。
境外上市制度持續優化,企業融資渠道拓寬
隨著中國證監會近年來持續推進境外上市備案制改革,企業赴境外上市的路徑更加清晰、流程更加透明。特別是對科技創新、綠色經濟等國家重點支持領域的企業,境外融資渠道的暢通有助於其提升國際競爭力,加速技術疊代與市場拓展。
未來,隨著中美審計合作持續推進、香港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深化,預計將有更多企業選擇境外上市作為重要資本戰略。同時,監管機構也將進壹步完善備案管理機制,在促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的同時,防範跨境金融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時空聲明: 未經授權,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內容。新時空及授權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確保數據準確可靠,但不保證數據絕對正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