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
作为2020年7月创立的新能源重卡及智能公路货运解决方案科技公司,深向科技在开启交付的第二年即2024年,以3002辆的交付成绩,在全球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一。
深向科技在财务数据上展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公司营收从2023年的4.26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19.6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61.5%。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已达15.0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59亿元增长98.4%。
然而,营收高速增长的另一面是公司尚未摆脱亏损困境。2023年和2024年,深向科技分别录得亏损3.89亿元和6.75亿元,2024年亏损同比扩大73.5%。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净亏损已达16.19亿元。
毛利率方面,深向科技仍处于低位徘徊阶段。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0.4%、0.5%和2.9%。
深向科技在商业模式上与传统重卡制造商有明显区别,公司强调自己是全球首家采用正向定义方式实现智能新能源重卡批量交付的公司。
与传统“油改电”重卡不同,正向定义重卡从设计之初就围绕电动化与智能化需求进行全新架构开发。
技术优势是深向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首创流线型车身设计结构,实现更低风阻和更长续航。
其卡车电池底盘一体化集成方案使货箱容积率较油改电重卡提升9.6%,分布式驱动动力链方案则将能量转换效率提升14%。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深向科技的新能源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相较传统燃油动力卡车和油改电卡车分别降低18.7%和4.9%,为客户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新能源重卡市场,深向科技已占据一席之地。2024年,公司在全球新能源重卡市场占有率为2.7%。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交付约6400台新能源重卡,其中搭载公司自主开发“天玑·随行”系统的卡车已交付超过2000台。
深向科技已推出深向星辰和深向星途两款新能源重卡车型,满足公路货运多元化的运营需求。公司的客户主要为物流公司、港口运营商及电池租赁企业。
整个新能源重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据灼识咨询数据,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已经达到28.9%,到203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提升至53.5%,市场规模达人民币2558亿元。
在智能化方面,深向科技选择了渐进式发展路径。公司先从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前车有人驾驶+后车无人跟车”的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切入,逐步实现技术迭代优化,最终目标是实现单车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应用。
公司自主研发的“天玑·随行”系统已在2000多台已交付的重卡上搭载。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已经完成核心功能的开发与技术验证,在多个运营场景开展客户适配测试。
对于单车无人驾驶,深向科技的天玑·独行系统正在持续进行测试,已取得北京、天津、合肥等地的测试牌照,并在京津塘高速和合肥城市道路上常态化测试。
深向科技的战略思路是不过度追求前沿算法和高配置,而是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入洞察,针对不同场景中的辅助驾驶需求进行精准开发。
深向科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盈利能力不足。尽管营收规模快速增长,但公司毛利率极低,且净亏损持续扩大。
高度依赖单一业务也是公司的一大风险。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均超过99%,智能货运解决方案目前免费提供,尚未贡献收入。
供应链方面,深向科技存在显著的供应商集中风险。2024年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92.3%,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高达61%。
客户集中度也较高,2024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达9.99亿元,占总营收50.7%;最大单一客户收入5.05亿元,占比25.7%。
公司的流动性也值得关注。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54.1亿元,流动资产33.2亿元,流动比率0.61。
随着全球物流行业对零碳、高效、安全运输需求日益增长,深向科技能否凭借其正向定义的技术路径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将成为重卡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风向标。
新时空声明: 本内容为新时空原创内容,复制、转载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内容,须注明来源“新时空”或“NewTimeSpace”。新时空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本內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