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瀚天天成”)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据了解,这是继其于2025年4月8日递表失效之后的再一次递表。
全球最大碳化硅外延供应商,收入占比全球近30%
公开资料显示,瀚天天成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碳化硅外延晶片的研发、量产和销售。主要通过“外延片销售”(自主采购衬底)和“外延片代工”(客户提供衬底)两种模式为下游客户提供产品。
其核心产品为碳化硅外延芯片,涵盖4英寸、6英寸及8英寸三种规格,其中6英寸产品为销售主力(2024年销量占比95.2%),8英寸产品处于商业化拓展阶段(2024年销量7466片,占比4.5%)。
瀚天天成产品主要用于制造碳化硅功率器件,下游覆盖电动汽车(占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74.4%)、充电基建、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储能系统、数据中心、家电、轨道交通、电动船舶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领域。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自2023年起,按年销售片数计算,瀚天天成是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应商,2024年在销售和收入方面分别占据31.6%及29.2%的全球市场份额。在全球外销市场前五大碳化硅外延代工厂中,公司均排名全球第一。
招股书中,瀚天天成表示牵头编写并制定全球首个及目前唯一的碳化硅外延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产业协会(SEMI)行业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瀚天天成率先实现8英寸碳化硅外延芯片大批量外供,在中国范围内,公司首家实现3英寸、4英寸、6英寸和8英寸碳化硅外延芯片商业化批量供应。
营收震荡明显,前五大客户占比超80%
作为碳化硅外延芯片的龙头企业,瀚天天成在业绩表现上,整体表现不俗。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5月,瀚天天成的收入分别为4.41亿元、11.43亿元、9.74亿元、2.6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22亿元、1.66亿元、0.14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0.44亿元、1.02亿元、0.80亿元、0.33亿元。
其中,来自亚洲及欧洲市场的收入分别占瀚天天成总收入的96.4%、93.5%、96.6%、95.6%。
从营收表现来看,2024年在营收同比下滑14.72%的情况下,其年内利润却不降反增,达到1.66亿元,同比增长36.52%。
招股书披露显示,报告期内瀚天天成确认的政府补助金额连年攀升,分别为1.35亿元、4.74亿元和11.19亿元。2024年,仅政府补助一项就占其当期利润的67.24%。
目前,瀚天天成在中国厦门设有一个生产基地,2022年产量达到8.8万片,2023年、2024年、2025年1-5月的产量分别为22.3万片、14.5万片、5.8万片。
瀚天天成在2023年5月正式推出8英寸外延晶片,其销量由2023年的285片增至2024年的7466片,新产品增幅明显。
瀚天天成客户主要为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制造商,包括全球前5大碳化硅功率器件巨头中的4家及全球前10大功率器件巨头中的7家。
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2024年累计服务110家客户,其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6.5%、82.1%、81.2%。
华为投资,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近40%
从行业概览来看,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全球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于2020年至2024年呈现显著增长,销售额由2020年的6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4%。
预计到2029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行业的销售额将达到136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9.9%。全球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中的渗透率由2020年的1.3%增至2024年的4.9%,并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7.1%。
2024年,电动汽车使用的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占全球市场的74.4%。其次是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其于2024年的市场份额为7.8%。可再生能源及储能系统领域亦呈现增长势头,预计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8.7%及44.1%。新兴行业预计将增加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价值,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6.4%。
IPO前,瀚天天成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赵建辉,直接持有公司29.44%的股份。
除赵建辉外,公司主要股东还包括希科众恒(持股14.04%)、李庆华(赵建辉表亲,持股6.69%)、华为旗下的哈勃科技(持股4.03%)及华润微电子(持股2.69%)。
新时空声明: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内容。新时空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本內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