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TF > 正文

南向资金连续18周净流入,港股科技板块ETF迎来收益爆发期

港股市场正迎来内外资的共同青睐,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已超40%,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突破万亿港元大关。 9月17日,港股市场延续强势表现,恒生科技指数单日大涨4%,实现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年内涨幅扩大至4......

港股市场正迎来内外资的共同青睐,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已超40%,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突破万亿港元大关。

9月17日,港股市场延续强势表现,恒生科技指数单日大涨4%,实现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年内涨幅扩大至41.77%。

恒生指数也创下年内新高,年内涨幅达到34.14%。这场港股热潮由科技股引领,商汤、百度集团大涨超15%,优必选、蔚来涨超10%,中芯国际、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等均涨超5%。

资金动向:南向资金持续涌入,内外资共同布局

近期港股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资金面的持续向好。南向资金已经连续18周保持净流入态势,9月17日单日净流入94.4亿港元。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市场的总金额已经达到1.09万亿港元,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

不仅内资青睐港股,外资也纷纷加入布局。长线稳定型外资机构与短线灵活型外资机构资金均保持净买入港股态势。

港股主题ETF成为资金布局的重要渠道。港股通互联网ETF在9月份吸金78.77亿元,成为当月获资金流入最多的ETF。

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香港创新药ETF、港股通科技ETF等港股主题ETF本月均获超20亿元资金净流入。

市场表现:科技板块领涨,港股ETF赚钱效应显著

港股科技板块的强势表现带动了市场整体情绪。恒生科技指数在9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13%,其中8天实现上涨。

科技主题基金迎来普涨,恒生互联网科技ETF当日涨幅超过5%,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ETF、港股科技30ETF等涨幅均超过4%。

从全年表现看,除了港股创新药主题基金外,港股科技ETF、港股通科技ETF、港股通科技ETF华泰柏瑞等年内涨幅均超50%。

港股市场内部也存在分化现象。恒生科技成份股中的地平线机器人、华虹半导体、京东健康、中芯国际等年内涨幅均超过一倍。

而泡泡玛特、美团、比亚迪股份等公司表现相对不佳,港股创新药指数在经历大幅上涨后,近期持续震荡,表现跑输恒生指数等。

背后推力:政策与基本面多重利好催化

港股近期的强势表现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催化。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指出特区政府将成立“AI效能提升组”,推进“AI+”发展,促进AI政务发展。

李家超还表示,香港将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加强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

其他措施还包括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等。

美联储降息也为港股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支持。恒生前海港股通价值混合基金经理邢程分析,美元货币的宽松预期,有望带动港股无风险利率定价进一步走低,支撑整体港股的流动性环境。

AI进展加速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8月以来互联网龙头公司陆续发布的中期报告显示,重点公司的AI云业务收入增速和资本开支均超市场预期。

互联网龙头公司的自研算力芯片崭露头角,也部分打消了因芯片“卡脖子”而导致AI进展放缓的担忧。

机构视角:港股估值仍具吸引力,关注盈利修复

尽管今年港股市场反弹力度较大,但机构普遍认为港股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

有基金公司指出,虽然港股今年以来的整体表现比较亮眼,但估值依旧处于较低水平。恒生指数当前的市盈率在全球重要市场指数中仍是“洼地”,具备投资性价比。在历次美联储降息后的12个月内,以恒生指数为代表的港股市场均实现上涨,且涨幅均值为31.7%。

从资产配置角度,港股已成为大中华股票市场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港股的宽基指数中以金融和互联网龙头企业占比较大,而A股宽基指数中的制造业占比相对较高。

截至9月2日,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已超过1万亿港元,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累计净买入金额接近4.7万亿港元。

南向资金成交额已占港股总成交额的23%,而2020年这一比例仅为9%。

机构分析指出,港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AH溢价尚在合理范围。

随着美联储降息落地,全球流动性得到强化,港股流动性环境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时空声明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内容。新时空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本內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新时空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