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股 > 正文

年营收近14亿元、累计覆盖6000家医院,麦科田冲击港股IPO

麦科田作为一家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市场,公司的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近日,深圳麦科田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麦科田”)日前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

公开资料显示,麦科田成立于2011年,业务涉及生命支持、微创介入、体外诊断等领域。

年营收近14亿元,扭亏为盈

在业绩表现上,招股书显示,麦科田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人民币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及7.87亿元;毛利分别为4亿元、6.51亿元、7亿元及4.16亿元,期内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6450.8万元、-9661.7万元和4096.8万元。

麦科田毛利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报告期内,从2022年的43.7%升至2023年的49.6%,2024年为49.7%,2025年上半年达到52.9%。

整体来看,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麦科田的业务主要专注于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板块。截至2025上半年,麦科田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以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

2025年上半年,麦科田来自生命支持的收入3亿,占比37.9%;来自微创介入收入4亿,占比51.1%;来自体外诊断收入8622万,占比为11%。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6亿元。

累计覆盖6000家亿元,多个细分市场领先

麦科田作为一家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市场,公司的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截至目前,麦科田生在中国和英国各地战略性地设立五个研发中心和六个生产中心。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土耳其、印度等战略市场设有当地代表处。

在公司主营的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板块,多个细分市场领先。

灼识资料显示,在生命支持业务上,麦科田开发了包括全球首台远程输注控制系统、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多通道输注工作站等创新产品。

按销售额计,公司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从2018年至2024年各年度销售额排名第一;在肠内营养泵市场,2021年至2024年各年度销售额也是排名第一。

在微创介入业务上,麦科田是中国少数拥有全系列内窥镜专有产品组合的国产品牌之一。2022年至2024年,公司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排名第二。

在体外诊断领域业务上,麦科田于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2021年至2024年各年度在中国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市场中排名第一。

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参与,三大业务规模未来超2000亿美元

自2016 年起,麦科田便开启了密集的融资节奏,进行了多次融资,参与投资的机构有高瓴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

IPO 前的股权结构来看,公司创始人团队持股合计较为集中,LIU Jie 持股 10.9%,钟要齐持股 5.72%,李辉女士持股4.46%。上述股东为A类股股东,且为一致行动人,控制的数家雇员持股平台所持的B类股份,一致行动人士合计持股约39.55%,拥有79.14%的投票权。

机构股东中,高瓴资本以20.79%的持股比例成为重要投资方,其通过珠海高瓴、天津振盈等多个主体分散持股;深创投集团及其关联主体合计持股8.54%,汉石资本通过旗下基金合计持股3.3%,

灼识咨询资料显示,医疗器械行业已出现且预期将维持快速增长。

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51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557亿元;全球内窥镜微创介入市场规模达到321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249亿元;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到1084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1161亿元。

根据灼识咨询,上述几个细分市场未来增长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将进一步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将增至人民币932亿元;全球内窥镜微创介入市场预计将进一步增至488亿美元,中国将增至人民币532亿元;全球体外诊断市场预计将进一步增至1673亿美元,中国将增至人民币1912亿元。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新时空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分享到我的朋友圈